# KDJ指标
# 数学原理
N,M1,M2为KDJ指标参数,默认值为9,3,3
RSV:=(CLOSE-LLV(LOW,N))/(HHV(HIGH,N)-LLV(LOW,N))*100;//收盘价与N周期最低值做差,N周期最高值与N周期最低值做差,两差之间做比值。
K:SMA(RSV,M1,1);//RSV的M1日移动平均值,1为权重
D:SMA(K,M2,1);//K的M1日移动平均值,1为权重
J:3*K-2*D;
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到,要理解KDJ指标有两个关键点:
一是,理解RSV这个中间值的含义;
二是,理解J线的计算含义。
从公式可推,RSV的取值范围是 [0, 100] 的值区间。也就是说KD值的波动区间也是不会超出此范围。
RSV可以理解为,当前收盘价位于最近N个周期内的什么分位;
而K值可见,是对RSV取了一个均值;
D值,则是对K值再取一个均值;
因此KD两值无非就是快慢线的关系。
公式中最难理解的莫过于J值。为什么 ?
参考完以上两文章后,我算是对 J 值的公式有了头绪。
J值有三种算法(引用维基百科 (opens new window)):
因此,J值本质上是在描述快慢线之间的距离。并且按第二、三种算法的话,J值可能会大于100或者小于0。
# 应用场景
从KDJ的数学原理可知,它适用于描述一段时间内价格的超买超卖情况。
短期价格的超买超卖,理论上并不会改变中期的价格趋势。
因此,不妨可以考虑配合趋势指标,在上升趋势中,选择短期超卖点作为多头的入场点。反之亦然。
# 应用误区
从KDJ的数学原理可知,J值在极端情况下,会出现大于100与小于0的情况。
但并不意味着大于100就一定可以做空,小于0就一定可以做多。应该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虑。
以上均为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